十大正规平台校庆70周年“财经学人”系列访谈(二)
受命力担重任、开拓科研新阵地:财经研究所原副所长陈嘉亮教授访谈纪要
在7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为系统地梳理十大正规平台发展历程、挖掘学术贡献、编撰翔实院史,十大正规平台校庆筹备工作组开展“财经学人”系列访谈活动。第二访谈小组(刘笑萍、杜纯布、雷丹)于2019年1月底两次赴财经研究所(现十大正规平台)原第一任副所长陈嘉亮教授家里进行访谈,90岁高龄的陈老回顾了财经研究所建所之初和在财经研究所工作的那段峥嵘岁月。
|
图1:陈嘉亮先生近照及个人简历 |
一、百废待兴,力担重任,着力建设我司科研新阵地
前期与陈嘉亮先生沟通预约访谈之事,陈老欣然应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前往,为我们讲述了财经研究所建所初期那段难忘的历史经历。陈嘉亮先生介绍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在“文革”前没有财经研究所的建制。1978年9月复校前业已中断招生十二个春秋。复校伊始,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千头万绪。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公司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要大力振兴高等教育、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系列指示,作出了创办财经研究所的历史决策。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主政领导高瞻远瞩、谋定方向,开始着力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科研事业发展工作,谋划组织专业科研队伍,积极承担全国及地区科研规划任务,参与学术交流与百家争鸣,取得对本学科研究热点的发言权,在既作出贡献,又增长才干的同时,以此调动师生科研积极性,带动活跃校内学术氛围,推动教材建设与学科体系的革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研究生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办好中财院,科研要上马,创建有本院专业特色的研究所,加强全院科研组织工作”,成为1978年复校初期以戎子和任党委书记和院长的院领导集体的共识。在此共识下,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决定创办财经研究所,首任所长由第一副院长姜明远兼任。研究所副所长由1978 年11月中旬奉调返校的陈嘉亮同志担任。赵秀山副书记、姜明远、张焕彩、李光耀三位副院长在陈嘉亮同志报到后,与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要求把开展财经专业科研同本校专业团队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全院科研组织工作相统一。陈嘉亮教授欣然接受任命,力担千钧重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经研究所的创办筹建工作进入实质起步阶段。
二、从科研人员建设入手,改善成员年龄层结构,实现财经研究所逐步增员
陈嘉亮教授回忆道:财经研究所在创建过程中,首先遇到的现实困难是人员短缺问题。建院初期,由于面临全国财经院校同样的困难,财经人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且当时在政策上对人才进京还存在许多限制。1978年底财经研究所实有在册人员7名:姜明远(兼),陈嘉亮、崔书香、孙昌湘、张洪初、张淳、罗彤。公司党委要求陈嘉亮同志抓紧研究发展规划,同人事处紧密配合用好“进京指标”,陈嘉亮教授随即会同崔书香教授、孙昌湘副教授、张洪初同志三人一起研究从各地选调适当人选,前往在京的和外地的财经类研究所及兄弟院校调研学习,获取开办研究所和开展全院科研工作的经验。为解决当时成员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立足长远,提出了改善成员年龄层结构的方法,即暂停从年纪偏大的人员中选调吸收,为今后重点招收或调入研究生留下余地。在统筹的布局、细致的工作和人事处的强力支持下,1979至1983年,财经研究所实现逐步增员,至1983年末在册人员为 27 名。后因组织安排,陈嘉亮教授于1983年4月调离研究所,1983年4月至1986年3月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主任。其中1983年4月起,兼任系党总支书记一年。1986年陈嘉亮教授回到财经研究所工作至1996年退休。1983年调离时,财经研究所已初步理顺了当时条件下所内科研管理体制,为开展业务建设铺平道路。
三、统筹布局、边干边学、努力开拓
陈嘉亮教授回忆道:财经研究所在建所初期的那几年,全体同志统筹布局、边干边学、努力开拓。在公司党委、院长领导下、在院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复校后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科研事业快马加鞭闯新路。科研事业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历史上是从无到有的新事业,先天不足;新建的财经研究所专门化的科研新领域亟待扩展,来新建的财经研究所报到的同志们,多数成员以往缺乏系统从事专职科研的训练。但所里的同志们敢于正视弱点,不怕从零开始,埋头边干边学,摸索前进,努力开拓,使财经研究所的业务建设、思想建设步入正轨,并有长足发展。
四、谋划科研方向、构建组织框架
1979至1983年期间,财经研究所在研究方向上得到了扩展。当时形成的共识是:重点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经理论,面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既要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又要借鉴苏东与西方的经验。财经研究所对研究人员适当分工,尽可能驾轻就熟,发挥所长。财经研究所的科研方向,既有肩负原学科基础理论革新与改革中新课题的研究,又有相近交叉学科的开拓性探索研究,还有着力古为今用,或者潜心洋为中用的研究。如凌大珽、张洪初、尹卫生、罗彤、黄敦元等开展国内财政问题研究;商季光、焦玉兰、陈灵开展国内金融问题研究;崔书香深化投人产出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拓性研究;孙昌湘深化西方会计研究;郑邦贤开展经济地理研究;陈嘉亮侧重致力于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问题的研究;姜维壮除致力于国内财政理论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外,又与孔令书、唐伟、罗永志、朱珍秀一道共同研究苏东财经问题;张淳、崔培文、黄书风、肖德义则开展西方财经问题的研究。财经研究所按当时研究人员从事的具体研究方向,初步划分了财金研究(组)室与国外财经研究(组)室。
建设财经研究所资料室。财经研究所决定由王广华、李家媛、牟放三位同志负责筹建中文资料室,朱珍秀同志负责筹建外文资料室。他们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积极开展资料搜集、采购、交换、卡片索引、分类管理、建立借阅业务等工作,为财经研究所资料库的积累和提供服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在开辟外文资料来源、取得外汇经费支持上也做了不少努力。从1979年开始,财经研究所不定期的将本所的一些论文、译文编辑出版成《财政金融研究资料》,打造科研成果发布平台,及时为校内教师提供科研信息,频繁同兄弟院校和财经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内部资料交换,在这些方面,张洪初、罗彤和资料室的同志们在编、审、校、发行各环节上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
五、积极开展校外校内学术交流
在了解本学科研究动向的同时,为提升财经研究所的学界知名度,积极参与有关学术团体的活动。财经研究所同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经济学会、中国价格学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统计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外国经济研究会、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北京市经济学会、财政学会建立联系,积极参会并提交论文,财经研究所的几位同志被聘为理事或常务理事,开始出现有论文被收集于学会年会的《论文集》中,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所内及校内学术交流,陈嘉亮教授与财经研究所所长姜明远同志一道,积极倡导学术交流,在姜明远同志的主持下,1980年、1981年、1982年这三年均坚持召开年度的全院学术讨论会,而在全院学术讨论会开始之前要求在财经研究所内先开一次学术讨论会。
六、合理分工、凝聚合力,“一套人马三块牌子”
学习借鉴外校及其他研究所的科研事业发展经验。财经研究所向公司党委提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需要创办自己的学报的建议,后经院领导同意并向北京市报刊登记审批部门申报,1981年拿到北京期刊登记证915号的正式批文,正式创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是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编辑者是“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者是“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科研处”,主编是姜明远同志,发行人是陈嘉亮同志。当年学报编辑部事实上与财经研究所、科研处是捆在一起筹建的,是“一套人马三块牌子”。1981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试刊后,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当时《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的征订、收费、发行、赠阅等经常性业务,由财经研究所承担。
科研处与财经研究所也是“二块牌子,一套人马”,且同时上马建设。筹建初期,张洪初、罗彤、郑邦贤同志都参与了许多实际工作,以后陆续调进曲绪华、孙甡作专职干部,还有高一民、王仲伟也曾一度参与此项工作。
七、党组织生活步入正轨,思想建设初成
截止1983年春,财经研究所27位在册人员中,约三分之一是原老中财撤销后调离再返校的,约三分之二是从各地区和外单位商调的。27位在册人员中有12位是中共党员,约占全所人员的三分之一。陈嘉亮同志任副所长期间,党支部的民主生活回归正常,党支部在财经研究所创办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保障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群关系也很正常,形成在财经研究所内部,无论党内党外,“五湖四海讲团结,坚持原则扶正气,拓荒创业就全心”的良好氛围。
访谈后记:回溯历史之源、在传承中开拓进取
不知不觉中,第二次访谈也已经过了2个小时,访谈小组看出90岁的陈嘉亮先生身体已经疲倦,但精神矍铄,话语不停,我们又如何忍心让老先生如此劳累,在其女儿的劝说下,老先生结束了访谈。
央财学者,大家风范
两次访谈中,谈及陈老的学术贡献时,老先生笑着说,只是做了些研究,那些对他的评价过誉了。话语间无不透露着老先生儒雅质朴、严谨做事、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和老一辈央财学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但谁人不知,陈老在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致力于宏观价格管理的研究,首次明确提出“比值剪刀差”的概念并探讨其定量模型,其关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问题的研究,若干新见解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是公司著名的物价和统计专家。
默默耕耘,成就非凡
采访小组回来后,深感对陈嘉亮先生的学术科研贡献史实挖掘的不够,常有一种挖掘历史的使命和责任感围绕着我们。通过对十大正规平台现有史料和文件的查阅梳理,我们大致总结了陈老先生的学术科研足迹,这些形成文字的记录后来又报送陈老审阅勘误,以便为十大正规平台留下传于后世的珍贵史实资料,也符合了我们更加生动全面的记录老先生的初衷。
(一)行政职务。1959年4月至1971年9月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历任讲师、统计教研组组长、会统教研室代主任、会计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书记等职。1971年9月至1978年11月,由于“文革”期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停办,陈嘉亮教授与我司其他一些老同志一起调至辽宁财经学院工作,期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系领导小组组长、党总支书记。1978年11月至1983年4月,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起担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4月至1986年3月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主任。其中1983年4月起,兼任系党总支书记一年。1986年至1996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经研究所教授。
(二)在学术团体的兼职。1980年至1995年期间,曾任中国价格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理事。1983年中国会计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986年至1996年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经济学科规划组成员、副组长。
(三)研究领域。社会经济统计、会计学、价格改革、价格总水平。
(四)讲授课程。1978年后主要致力于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的研究,并为公司财政、金融、会计三个专业的七届研究生授课。
(五)代表作。著作类:60年代编著校内教材《基建统计学》,主编《统计学》教材。主编《整治农副产品价格补贴的宏观思考与对策研究》,参编专著《论中国宏观经济价值管理》;参编《经济大辞典·财政卷》价格辞条,等。论文类:《我国财政分配与工农商品交换比值剪刀差的关系初探》、《关于工农业商品交换剪刀差的探讨》、《关于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基本性质的探讨》、《关于整顿和控制农产品超购加价的探讨》、《强化会计管理 促进体制改革》、《强化会计管理与搞活经济》、《发挥会计管理功能 讲求最佳经济效益》、《试论责任成本指数与原材料价格影响指数》、《价格总水平宏观控制目标的战略抉择》、《价格改革与价格总水平的宏观控制》、《尊重纸币流通规律 积极治理通货膨胀——从“非货币因素说”的讨论中引发的思考》、《再谈社会主义成本价值构成》等。
回溯院史,寄语未来
“华章闻天下,桃李自成蹊,力担千钧任,赴身闯开局”。陈嘉亮老先生,1949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山县工作队,于1950年5月12日福建东山县的解放战争中经受锻炼。革命胜利后在政府部门工作时积累了丰富的会计和统计实践经验。其后分别在财政部上海财政干部学校、辽宁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复校之后为财经研究所(即后来的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80-90年代陈嘉亮教授撰写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培养了一批当时社会发展急需的财务与统计人才;针对当时中国价格改革、价格总水平的宏观控制等重大问题发表了多篇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是公司会计和统计学科的领军人物,对公司改革开放以后会计学科及统计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的开创者之一,为十大正规平台的开创和以后20年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采访的最后,访谈小组代表学院向陈嘉亮教授颁发了校庆筹备工作小组顾问的聘书。陈嘉亮教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寄语“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老先生语重心长的说,“实事求是”是做科学研究的法宝,“开拓进取”是研究所建所就形成的氛围风貌,送给十大正规平台的全体同志共勉。希望十大正规平台以后有更大的发展!
接力奋进,开拓进取
采访结束后拜别陈嘉亮老先生,陈老坚持起身相送,扶栏而立,那分别时挥起的双手、和蔼的笑容、期许的目光,如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披散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感到自身的使命感更强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十大正规平台正因为有这样一批老一辈的大学者、开拓者、创造者,其历史是厚重的,其成就是辉煌的。十大正规平台的全体师生一定会遵循前人的脚步,接过前人的红旗,为铸就十大正规平台明天的辉煌接力奋进,砥砺前行,“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十大正规平台
第二访谈小组:刘笑萍、杜纯布
统筹:雷丹
2019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