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成果 > 建言献策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我司“疫情·经济对策·国家治理”专题研讨会进行报道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2日   浏览次数:[]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长期向好

 

6月8日在线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台盟中央研究室和公司的近百名师生参会。与会者围绕“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疫情下国家治理的政策选择”这两个分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和潜能

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院长林光彬表示,当前经济形势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世界经济供求双萎缩等重大考验。因此,必须整合政府与企业的力量,协调财政和金融,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迎挑战,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认为,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速度、有效率、有力量、有能力的中国。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范围、政策的对冲力度和成本。这涉及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疫情是外生性、突发性、暂时性事件,其短期影响会作用于许多方面,但长期来看并不会引起趋势性或系统性偏离,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政策制度体系,制造业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和潜能的根本原因。

公司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白云真谈到,我们应立足国内经济大循环,严防输入型危机发生;厘清经济增长的社会逻辑,兼顾国家总体安全;巩固经济大国地位,发挥负责任大国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不会抵消全球化红利

公司特聘教授袁东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全球产业链受到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下跌。此外,财富进一步集中将导致社会总需求减缩,加剧经济恢复增长的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认为,疫情虽然带来全球冲击,但并不会抵消全球化带来的红利。推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全球化,应统筹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立峰谈到,要客观看待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公司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建议,面对疫情带来的健康冲击、经济冲击和融资冲击,关键性的财政治理改革亟须提速:一是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二是供给面的预算整合;三是需求面的预算整合;四是建立应急预算体制。此外,特殊转移支付体制建设应实现集中化和规则化,提高透明度和预见性。

创新国家治理与财政理论

袁东介绍称,为实现经济复苏发展,中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实施了一揽子经济救助与刺激计划。他建议,应做到多措并举,将经济刺激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围绕“六保”“六稳”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国务院名义对相关政策实施的标准、条件、步骤、时间表等方面加以规范。二是进一步强化既有的中央政府督察指导机制。三是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四是从今年财政支出与信贷增量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专项基金,帮助那些依赖海外低端市场的中小型企业转型。五是密切监察相关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三农”政策。六是高度重视美元储备资产与海外美元资产安全,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公司经济学院教授高伟认为,如何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亟须讨论的问题。当前,在兼顾短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应继续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念,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扩展,也不必为财政政策预留过多空间。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姚东旻表示,在现代信用货币条件下,财政能够直接对货币供给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测算,我国财政在2018年对于M2的直接影响占比已经高达50%。因而,应当重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而采取科学、务实的政策取向。

公司国际税务研究中心主任曹明星认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研究是对疫情之下国家治理和财经理论的新探索。公司教授袁淳表示,未来,我们应充分重视企业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会议由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财经研究基地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君荣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6/t20200612_5142178.shtml

关闭